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20190209 特富野古道

     趁著開工以前,在到戶外吸收芬多精。這次的目的地是嘉義阿里山鄉的特富野古道,這也是我第二次來走特富野古道。第一次是從自忠開始走,這次則是嘗試從特富野端開始走。
     出發之前,看到很多的資訊幾乎都是從自忠入口開始走,由於我們想要從特富野入口開始走,因此研究了一下如何抵達入口的汽車路線。網路上都說產業道路的路況不是很好,所以建議四輪驅動的車子或是請當地的居民接駁,但是愛亂闖的我們,還是硬著頭皮開進去了。這產業道路路況真的不是很好,彎道很多,不過車子地盤高一點,慢慢開還是到得了。從彰化出發,抵達特富野端入口花了3小時左右。
     特富野入口有洗手間,還有個涼亭可以休息,涼亭上就貼有接駁車的資訊,所以不想來回走的人,也可以付費使用接駁服務。
     我們從7:30開始走,由於特富野端海拔比較低,所以沿路幾乎都是緩上坡,兩旁原始林作為我們自然的陽傘,這個時間走的話會有點涼快,不過再多爬幾個坡,身體就會暖和起來。
    特富野古道全長6.32公里,如果走來回就長達12.64公里。路旁可以看到的公里數是從自忠端開始計算的,大概走2.7公里之後,來到步道3.7K處,這裡有個比較平坦的休息區。大部分的遊客幾乎都是走到3.7K就折返了,因為從這裡到自忠幾乎都是平路,所以適合一家大小來健走。
     
     特富野古道早期為鄒族人的舊獵徑,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伐運阿里山地區的紅檜、扁柏,因此開闢了舊水山線鐵道,雖然昔日運材風光已不復見,但仍遺留舊鐵軌。從3.7K開始,可以看到昔日的鐵路,沿著鐵路走,可以體驗以前的伐木運輸狀況。
     這裡的生態豐富,沿路都可以聽到鳥叫聲,藍腹鷴原本悠哉的散步,看見我們出現,就飛奔回森林裡,可以這樣跟動物互動,增添了健走的樂趣。
     如果仔細的嗅,其實可以聞到檜木的香味,由於紅檜、扁柏材質耐久、具芬芳香味而防蟲,深受日本人喜愛。日據時期,積極開發以供日本神社之建材;沒看法一顆珍貴的紅檜或扁柏後,便新植日本兩大主要造林樹種之一的柳杉,時至今日柳杉已經成林,歷史留下的痕跡與柳杉林形成了強烈對比。
     從鐵軌路段開始,就可以看到很多遊客到特富野古道吸收芬多精還有野餐,大家都很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印象中,第一次來走特富野古道,還有帶摩卡壺來煮咖啡,很享受!
     花了兩個小時左右,走到了自忠入口,跟特富野端相比,這裡熱鬧多了,許多遊客都把車停在路邊,而且還有不少的攤販,如果想要喝杯熱咖啡或是來碗熱食這裡都有,附近也有公共廁所可以使用。在入口處休息片刻,吃個東西、喝口水,便繼續折返。其實,走在步道裡會有點涼意,一直都很想曬曬太陽,因此走到入口端曬太陽,就會很暖和,一旦走進步道又開始冷起來,於是在平緩的步道上跑起來,就可以加速身體發熱,好舒服啊!
     再花了1個半小時回到特富野端,3個半小時就來回走完特富野古道了。走在崎嶇的產業道路,來到了特富野部落,發現這裡好熱鬧,一問之下原來是部落舉辦鄒族人三大祭典之一的 - 戰祭,於是決定停下來參與。
  
     我們抵達會場的時候,就發現很多族人在庫巴旁牽手圍著火堆唱歌跳舞。族人們都穿著鮮豔的族服,這應該是部落難得的盛事。這禮拜是特富野部落的戰祭,下禮拜則是達邦部落舉辦戰祭。
     鄒族傳說原居玉山,在洪水退後各氏族才從玉山往下遷徙,其中,。梁氏在阿里山建立特富野社,後來溫氏在距離約兩公里處建立達邦社。造鄒族人的生活裡,無處不和神息息相關,祭祀為鄒族人的盛事,其中「戰祭mayasvi」、「播種祭miyapo」、「小米收穫祭homeyaya」為三大祭儀,由全族共同在庫巴(Kuba,為茅草搭蓋的建築,是鄒族男子聚會所,全台僅達邦和特富野可見)舉行。早期戰祭是在每年栗收成舉辦小米收穫祭後,由頭目和長老決定舉行日期,後來,統一於每年2月15日或是8月15日,由達邦和特富野兩社輪流辦理,民國97年兩大社恢復自主性,又回到各自決定舉辦日期的慣例。
   歌舞祭結束之後,就看到一列勇士走到另一端,回來的時候發現他們手上拿著茅草回庫巴,這一段應該是平安祭。庫巴,是女性禁止進入的地方,所以就只能夠從縫隙中看族人的互動。

   剛才走古道時,還在想原住民的山豬肉香腸,沒想到除了祭典之外,竟然還有一些攤販,其中當然少部落部落美食,於是就在這裡解決午餐。達邦部落國小的小朋友,靠著賣紀念品籌備畢業旅行的經費,看著老師和學生們認真的互動,掏出了一百塊捐給他們,希望他們可以有段愉快的畢業旅行。
      沿著縣道169往裡面開,會先經過達邦部落,然後要開很久才會抵達盡頭的里佳部落。一直都很想來里佳部落,但是因為很遙遠所以沒有成行。沒想到今天竟然達成了這個小小的夢想,還真的有夠遙遠的啦!
    里佳部落也有一些步道可以走,下次有機會再來探險。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除夕台東趴趴走 II

20190204  鹿野二層坪水橋-新良濕地

       從民宿的旅遊書發現了鹿野的新景點,也就是二層坪水橋以及新良濕地。離開池上找到了瑞源火車站附近的二層坪水橋所在地,由於農曆年期間,還有花海可以欣賞。
       二層坪水橋介紹:
       鹿野鄉瑞隆村二層坪地區農田用水的二層坪水圳是全國唯一的紅白磚牆景觀拱型水橋,被稱為縱谷般的水往上流。二層坪水圳是將豐源圳水源輸往二層坪高地,五十年前由在地居民以人力挑土墊高水路,填堆出來的浮圳,因年久失修,土堤坍塌毀壞,供水不穩,當地居民向水保局申請農村再生計畫,改善水圳。仿糯米橋型式保留灌溉功能,一改以往的水圳興建方式,特意設計成仿糯米橋的型式,營造農村景觀,水橋保留了灌溉功能,橋拱下穿透的空間,更有景觀視野的連接性,也利於動植物遷徙,兼具生態保護作用,獨特造型在田野間格外突出,亦因視覺落差,在水圳尾端,經由水往上流的錯覺,增加民眾造訪此處的樂趣。
我是第一次在台灣看到水橋,的確真的有水往上流的感覺,紅磚牆搭配著漂亮的花海,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拍照。由於天氣還不錯,搭配著藍天的景色,真的很棒!
      二層坪水橋附近有個新良濕地,走到溼地的池子裡拍照時,竟然看到一台漆有倒地鈴的車子靠近池子,沒想到竟然遇到倒地鈴的徐伯伯,自從上次住過倒地鈴,就已經好久沒有看到徐伯伯,看到他身體還不錯,好開心!
有時候,雖然一樣的景色看過好多次,每次卻都有不同的感受;偶爾來個新的景點,卻有意外的際遇,也為行程增添了不少色彩。

除夕台東趴趴走 I

20190204 池上單車旅
 早上起來,發現沒有下雨,我們就騎民宿的腳踏車到大坡池.。水面平靜的大坡池,倒映著南橫裡的山脈,好漂亮!雖然來過池上很多次,依舊很喜歡這裡的環境,很舒服、很悠閒。
  接著就是觀光客的行程:騎到伯朗大道,晨光才剛露出,沒想到竟然就有觀光客出現了。不過沒有很多人,所以還可以拍到淨空的伯朗大道。另一端的天堂路可以從艷黃的油菜花看到絹絲般的雲半遮蓋的山脈,讓人心情變得好遼闊。
經過金城武樹,橫跨台9線到對面的池上圳進水口魚梯,發現這裡水圳的水好清澈,魚梯則是可以讓人們可以觀察魚群迴游的狀況,不過入口是關閉的,所以沒有辦法深度的體驗。

進入牧野渡假村,發現這裡好適合小朋友,因為設置了動物園,除了鹿還有不少的鴕鳥,範圍不小。最後到金色豐收館逛逛,再到尤朵拉吃早餐。



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20190203 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錐麓古道

      農曆年前最後一天上班,下班後就立刻從彰化經合歡山到花蓮。今天的天氣還不錯,沿路的車子也不少,感覺放假的氣息漸濃。路上沒有什麼管制,一路通暢的情況下,大概花4個小時我們就抵達花蓮了。先到花蓮市的來發排骨麵吃晚餐,再回到新城的練習曲書店探索。
     練習曲書店老闆是個有趣的人,經營了一家只租書的店,可以點店內的飲料搭配著店內的書看,除了店內看也可以帶回三本書,限時三個月還,而且還是免費的喔!總覺得這樣的經營好佛心也很難賺錢,但是老闆也經營了一年,要永續經營的話,老闆可能要靠其它收入來經營書店。天氣冷冷的,本來想點飲料熱巧克力,沒有想到老闆竟然推薦了他們新推出的巧克力,名為練習一個人和練習在一起。
      這巧克力是老闆跟花蓮市COCO巧克力合作的,巧克力像是明信片一樣,上面是有文字敘述,很特別。由於這巧克力才剛到貨,還沒決定售價,經過一番討論,老闆決定賣$250,我就買了一塊練習一個人的巧克力,這是85%的巧克力,是我愛的巧克力甜點。
     老闆娘這個時候端出晚餐,老闆邊吃邊跟我們聊天,還想請我們吃晚餐,老闆好熱情!
      第二天早上到新城市區吃了很傳統的煎蛋蛋餅,簡單的美味,而且很便宜,一份才$20。

       經過了燕子口隧道之後,可以在白線內的地方停車,我們將車子停靳珩橋,這裡還有公共廁所可以使用,時間晚一點的話,還有販售熱食跟飲料。往回走到路口的收費亭。
錐麓古道是有人數管制的,因此要提前在網路上申請名額,申請通過之後,列印剛好入園申請書,備好證件及費用即可。入園時間限制在早上7點到10點之間,我們7點就到收費亭遞上申請書、入園公約、證件跟費用$200,工作人員檢查了證件及收取費用後,就會打開錐麓古道的鎖,我們就可以從錐麓古道吊橋進入古道。

     一開始就是要往上爬,沿路的路況還不錯,慢慢的爬其實不會很喘。到了1K左右即抵達巴達岡部落遺址,這裡是以前太魯閣族的老部落,也是日治時期以來進入錐麓古道的重要聚落,環顧四周,可以發現還有當時的門柱、建築基地等遺跡。日治時期這裡曾設有警察駐在所、教育所、交易所等,負擔部落居民的治療、教化與產業工作,此外還有警手宿舍、外地警手宿舍、倉庫、療養所等。
      由於巴達岡正好位於太魯閣峽谷至塔比多(今天祥)間的半程,早年有山月吊橋橫跨過立霧溪到布洛灣,無論是往西到塔比多或向東到峽口,巴達岡都是重要的停留或投宿的地點。1930年代攬勝風氣逐漸興盛,為了旅人住宿的需求,1934年還興建宿泊所,可提供20人住宿。從錯落在部落上的歷史遺跡,不難瞭解早年巴達岡人群匯聚的盛況。
      再往前到1.2K的地方則是第二巴達岡吊橋。橫跨第二座吊橋到了對面,我以為就沒什麼坡了,殊不知還是有不少的坡要往上爬,要走到2.2K左右才會比較平緩。
      經過一個小隧道,眼角瞄到牆的一角似乎有食物的袋子,一度覺得有人亂丟垃圾。原來在石牆上是錐麓古道神像,大家是把食物供奉給神明,差點誤會大家了。
      到了2.6K之後,就是最後500公尺的斷崖,這裡超漂亮,可以看到下方的峽谷還有公路,有不少的車輛往返。錐麓古道原長度10.3公里,很多路段卻已崩毀,目前只有修復到3.1K可以行走。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僅容得下並立的雙腳。1917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雖然古道尤其是斷崖的路段寬度不大,由於我們是第一組人進入錐麓古道,所以我們可以盡情地拍照,都沒有障礙物,走得還蠻舒服的。
      我們花了1小時20分左右抵達古道3.1K也就是斷崖駐在所遺址。這裡有空地可以休息,如果完全開放可以走到10公里左右,可惜後方的路況不好,沒有開放,我們就只能夠原路折返。
      1914年太魯閣戰役結束後,花蓮港廳著手修建新城至塔比多的新城內太魯閣道路,為了警備的需要,也在巴達岡設置「隘勇監督所」,其下又分設「東麓分遣所」、「荖西第一分遣所」等。「分遣所」是為了監控原住民及防禦,甚至攻擊而設的。而後隨著部落情勢逐漸緩和穩定,1920年分別改成「斷崖分遣所」及「錐麓分遣所」,1922年又改為「斷崖駐在所」和「錐麓駐在所」,直到1934年廢止。「駐在所」的功能和「分遣所」不同,主要是設於已歸順或較穩定的部落內,負擔監視、撫育的工作,因此,從分遣所的設立、改為駐在所到廢止,可以窺見太魯閣戰役後,從初期的緊張情勢,逐漸轉趨緩和。
       往回走,遇到許多山友陸陸續續上來,大家都說我們走得很快,但是我們是很早就出門了,所以比較早下山。回到了入口,門是上鎖的,因此要等工作人員來開門。工作人員竟然問我們:你們不爬啦?,我們兩人好想大笑,好不容易申請了入園名額,外加繳交費用,怎麼可能不把古道走完呢?我們就回工作人員:我們已經爬完啦!他就一整個驚訝,邊開門讓我們離開。
我們大概花了2:30小時走完全程,包含拍照跟休息時間,難度沒有想像中的高,景觀也很不過,走過歷史古道,看見許多以前的遺跡。
      離開燕子口,我們就往白楊步道前進,白楊步道入口位於隧道中,附近有停車場還有洗手間。不過,由於白楊步道是個很親民的步道,所以來走的人不少,因此停車場幾乎停滿了,我們就只能夠停在黃線上。白楊步道大概2.1K左右,幾乎都是平緩的路,不過要經過不少隧道,因此必須要帶手電筒。隧道內有些地方還會滴水,所以走的話要格外的小心,不要滑倒了。
到了水簾洞發現裡面的水好清澈跟涼快,如果要來可能要穿的比較輕便或是帶雨衣,不然身體幾乎都會濕掉。我才剛進去沒多久,鞋子就濕了,於是就決定不進去探險,有機會夏天來的話,再來讓自己涼快一下。


      離開水簾洞,我們到附近的白楊瀑布看看,觀景台旁還有涼亭休息區。這步道幾乎沒有什麼起伏,所以很適合一家大小來走,來回大概一個小時多一些就可以走完了。

20191031-1111 澳洲墨爾本-雪梨之旅 X

20191110-11 Newtown - TPE        今天在Kings Cross車站附近的Fitzroy公園有小小的市集,只有5-6攤小攤子,大概5分鐘就逛完了。從Kings Cross坐地鐵到St Peter 站,準備到Newtown逛逛順便參加Fre...